对于一线城市而言,城市更新成为新的风口,而上海的国有企业,更是成为城市转型升级和更新的主体。
9月28日举行的“第二届城市更新沙龙”上,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赵宝静说,在城市发展资源紧约束的背景下,城市更新将是未来规划的重要方向,今后城市更新的对象、规模、类型和方式都将有全面且多元的扩展。
华建集团上海韵筑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峰则表示,华建集团(600629.SH)通过韵筑投资出资参与“上海城创城市更新股权投资基金”。
华建集团是上海国企,此前华建集团发布公告称,韵筑公司拟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出资人民币1亿元。基金预计募集规模为10.1亿元,总规模不超过15亿元。
该基金的主投方向,是上海中环产业带及邻近高校的城市更新产业综合体,包括旧工业区、旧商业区、旧住宅区、城中村及旧屋村等。通过存量土地和项目的二次开发及整体改造,打造一批符合上海城市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要求的城市产业综合体。
目前,上海纺织集团、上海地产集团、上海建工集团等国有企业,也都在城市更新领域多有动作。上海地产集团提出,要打造成为上海城市更新的重要运作平台之一,高质量地完成事关上海长远发展的各项重大任务,包括旧区改造及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建设、工业园区置换升级、历史风貌区和老建筑保护等,为上海城市的功能完善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根据规划建设用地负增长的要求,《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提出,至2040年,上海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从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天花板”3226平方公里,削减到3200平方公里,其中还包括200平方公里的“留白”。
而在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目标下,上海的城市布局和功能也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提升。
上海的城市更新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主要是以城市住房改造和建设为主的旧区改造。1992年,上海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到本世纪末完成市区365万平方米危棚简屋改造”,自此拉开大规模旧区改造序幕。
而在工业用地方面,随着上海在上世纪90年代明确提出“退二进三”,上海产业用地的升级改造随之开始,出现了创意产业园区,工业用地转型为科研用地等多种更新尝试。
比如,2007年3月起全面停工的十七棉,是上海纺织集团在上海最后关停的大型企业。之后,十七棉的旧址被改造成为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以纺织概念为主的时尚创意园区。
到目前为止,上海的旧改以及工业用地改造,空间依然巨大。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赵宝静表示,据初步统计,未来上海市中心城区仍有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640万平方米左右,零星二级旧里超过80万平方米。同时,郊区城镇也有大量的危旧房急需改造,涉及60个镇(街道),800公顷用地,394万平方米棚户简屋。
而在工业土地方面,赵宝静说,2014年,上海市域范围内实际从事工业生产的工业用地为602平方公里,占现状建设用地约19.8%,中心城和周边地区工业用地比例为18.2%,均远高于国际大都市一般水平。
同时,上海工业用地单位面积产出为57亿元/平方公里,与纽约、东京等国际化大都市差距较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而且,“大量工业粗放散布于上海市域范围内中,位于规划工业区块内的比例仅50%。”赵宝静说。
此前,中信建投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称,从规模上看,上海工业用地更新空间最为可观,从房企关注度来看,老旧住区改造更为突出。
从更新体量来看,预计上海中心城区成片工业待转型更新建筑面积容量可达9000万平方米、旧式里弄和简屋更新的建设容量逾3600万平方米、城中村更新容量逾2300万平方米。
赵宝静表示,新时期上海的城市更新,应该逐渐摆脱粗放式的更新方式,转向渐进式、精细化、智慧化。
与此同时,城市更新也需要各方主体达成利益共识,规划编制中需要建立畅通的协商机制,实现更新利益与负担的合理分配。
上一篇:
武汉部分区域住房限购限下一篇:
体验式业态助收益增长 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