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旅游业已初步形成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重、旅游传统业态和新业态齐升的新格局,“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不断深化文旅融合,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2018旅游业处于调整变局之年,各方面政策、形势都迎来很大的变化。
在此背景下,
2019文化和旅游业将面临什么样的发展背景?又将有何种发展趋势?
一、2019年文旅产业发展的3大背景
1、旅游成为生活常态和刚需
①改革开放40年,国家主要矛盾发生根本变化
2019年是建国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要求我们必须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期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中提出: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强调: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旅游业不仅在对GDP的综合贡献逐年增加,占GDP总量保持10%之上,行业内的产品及业态也在逐渐丰富,可见,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④旅游业已成支柱产业
图示:2014年-2018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综合贡献额、占国家GDP总量、GDP中的占比
⑤旅游产品及业态更加丰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与国民收入的增长,旅游不再只是特定阶层和少数人的享受,逐步成为国民大众日常生活常态:
2017年我国人均出游次数3.7次,旅游逐渐成为大众生活必需;
2018年上半年国内出游花费占比11%,2018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28.26亿人次,城镇居民花费1.95万亿元,农村居民花费0.50万亿元,2018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609元;
中国护照免签国家和地区:免签66个,互免12个,中国普通护照“含金量”继续稳步提高,中国公民可以前往的国家越来越多。
2、文旅融合开启旅游新时代
①机构融合,文化和旅游部门现已全部完成挂牌
②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后,31个省(市)纷纷宣布文化和旅游厅(委)正式挂牌或宣布新的领导班子。
③旅游业的属性,从事业属性向产业属性,再到文化属性转变。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将发挥1+1>2的效果,呈现几何级数增长的态势
文化:文化为旅游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容,为旅游的产品化升级赋予了内涵。
旅游:旅游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载体,为文化的产业化提供了手段和渠道。
④消费升级:游客人均出游花费逐步增加
⑤国家鼓励开发的11大旅游新业态
3、宏观经济复杂严峻
①2018年以来,我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改革开放红利逐步释放,高质量发展开局良好,但中国经济也面临诸多困难,如经济周期性、结构性变化的影响、国际环境的不确定增加等,2019年,在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内外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上升。
②中国将面对三个方面的冲击:
a.“去产能”扩大化扭曲供给结构,造成旧经济虚张、新经济失血、下游利润被逐步掏空,
b.2019年出口或现“倒L型”负增长,
c.“金融收缩”态势未改,房地产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系统性风险的引爆点。
③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中美贸易争端加剧,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带来的一些外溢效应,同时金融市场还有一些动荡,可能都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一些冲击。
1、对外开放将持续扩大
旅游是体现和平崛起、柔性外交的重要途径;在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全体大会上,中国发起成立世界旅游联盟,成为未来促进经验共享的重要平台。同时,《“一带一路”旅游合作成都宣言》发布,提出将加强“一带一路”旅游合作,加强政策沟通,提升旅游便利化水平,创建旅游合作机制,提升旅游交流品质等多项内容。
文旅产业将是投资的巨大风口
根据原国家旅游局数据,我国旅游行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全国旅游业完成投资约1万亿元,2016年实际完成投资约1.3万亿元, 2017年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全国旅游投资超1.5万亿元。文化休闲、娱乐活动、旅游业将成为移动互联网之后,下一个经济大潮,并席卷世界各地。
大型旅游综合体项目整合多种领域成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度假区、旅游小镇、主题乐园等休闲度假综合体项目成为各类资本追逐的热点。
三、2019年文旅产业发展9大重点
01.业态结构优化
将单一的前端门票经济模式向侧重后端综合消费模式转移,构建丰富的后端产品体系,改善盈利模式
02.空间结构优化
改变传统点线形式的区域发展结构,逐渐完善多轴网络结构,实现区域资源联动发展
03.产品结构优化
结合景区资源特性,合理优化产品组合和布局,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吸引力
04.服务结构优化
着力提升服务品质,加大硬软件智慧化水平,提供便捷的旅途服务
05.市场结构优化
锁定目标客源市场,基于主打产品,加大市场宣传和推广,有效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旅游业从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型,实质是从文化接触向文化融合的转变
随着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以“旅游+”为主要发展模式的旅游产业跨界融合已经成为未来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休闲旅游一方便标志着游客休闲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是旅游产业内部由观光向休闲度假的转变。
城市更新中对老厂房、老街区的提升改造;乡村振兴中的村落转型升级,在保存历史文化脉络的同时,嫁接新的功能,满足文化旅游消费时代对文化、艺术、休闲、创新创业的需求。
从2017年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开始,国家各个层面共同发力,推动乡村建设。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得到了迅猛发展,相关乡村政策也有所导向,2019年乡村振兴将从产业融合、科技支撑、金融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减免税等方面补齐乡村发展短板。
国家深化推进区域合作,构建文旅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当前,我国区域发展进入新阶段,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三大城市群成为引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以这些区域为标杆引领,带动全国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将成为国家抓区域发展的重点战略。
“文旅IP,从引入到原创”
随着IP概念的引入及开发,IP的类别逐渐丰富,目前较为常见的有游戏IP、文学IP、形象IP、动画IP、个人IP、小镇IP等6种,IP概念不断丰富和扩展,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原创IP出现。
2019年春节,世界各地的观众们将有望“进宫过大年”。届时北京紫禁城将按照宫里的年节礼仪,用丰富的藏品装饰一新:每座宫殿、每个庭院都将宫灯高悬、张灯结彩,贴春联,挂福字,不仅有沉浸式的深度体验,还可以品尝御膳房的美味小吃……
“故宫中国节” 立足中国传统节日,运用多媒体展示、场景还原等多层次艺术与科技手段,再现传统喜庆的年节风俗,让人们在欢笑中体验传统节日蕴含的智慧与情感。
“金榜题名” 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呈现方式和先进的科技应用,结合非遗文化传承,在全国各地落地沉浸互动式展演,策划各种主题活动,组织教育研学,推出精美实用的配套文创用品。
“宫囍·龙凤呈祥” 将提取宫廷大婚礼仪中的吉祥喜庆、盛大美好的元素,结合故宫专家、学者及民间手艺匠人大师群体的专业交流,通过数字多媒体、婚纱秀、互动体验、空间陈设、文创产品等多样化形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老百姓的现代生活。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服务水平不断增强
随着消费升级,游客的旅游需求不仅注重休闲娱乐,更重视身心舒畅等精神层面体验,游客诉求多样化,而享受的服务质量和收到的旅游信息深刻影响游客的度假体验。因此,旅游目的地围绕游客诉求,除了完善硬件服务之外,还不断提高柔性服务,目的地的公共服务品质在不断提升。
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实现旅游资源与多样化市场需求的高效对接
旅游厕所革命的最终受益者是游客和当地居民,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和建设思想,增加母婴专用卫生间、残障人士专用卫生间、父母和小朋友可以一同使用的第三卫生间,兼顾国人与外国人差异化如厕习惯等,更加注重人性化设计和人文感情关怀是拥有较高人文素养和目的地人性关怀的重要展现。
国内和入境游客对于目的地旅游价格、旅游交通服务、旅游餐饮服务、旅游住宿服务、旅游购物服务、旅游娱乐服务、旅游景点服务、旅游公共服务等环节的质量感知,以及对目的地居民友好程度感知、对旅游营销的评价、对投诉处理满意程度等指标,都应纳入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范畴,完全经由游客对于旅游各服务环节的质量感知成为评价服务质量的关键。
上一篇:
重磅!湖北发布首个乡村下一篇:
智慧酒店建设现状及发展